0006_玩家1号
话本小说 > 玩家1号 > 0006
字体:      护眼 关灯

0006

  最后一节是让人备觉痛苦的拉丁文课。

  大部分学生都会学一门或许以后能用到的外语,比如中文、印度语,或者西班牙语。我选拉丁文是因为哈利迪也学了拉丁文。在早期的冒险游戏里,他偶尔还会用上一些拉丁词汇或短语。但不幸的是,即使在有无限可能性的绿洲里,我的拉丁文老师媛可也没法让她的课生动起来。我在她开始带领复习一系列我早就滚瓜烂熟的动词时,思绪便飘散开去。

  系统不允许学生在上课时任意登录程序和资料库,这样可以防止学生们偷看电影、玩游戏或者聊天。不过高二时,我发现了学校图书馆的一个漏洞,所以我可以在课上无聊(比方现在)的时候,翻看图书馆里的任意一本书——包括《安诺拉年鉴》——阅读几个喜欢的段落来消磨时间。

  在过去五年里,年鉴就是我的《圣经》。和现在的大部分书一样,它只有电子版。不过因为叠楼经常停电,而我又想随时随地读到它,所以我修好一台废弃的激光打印机,把它打印了出来。我把年鉴装在活页夹里放进背包,这样我就能时刻研究它,直到熟知里面的每个字为止。

  年鉴里包含了数以千计的书籍、电视剧、电影、歌曲、漫画,还有游戏,它们都是哈利迪的至宝,里面的大部分东西都至少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了。而绿洲免费提供了它们的下载链接。

  就算遇上什么我想要却不免费的资源,我也可以用子弹风暴——它是全世界猎手共用的P2P软件——把它下载下来。

  我做研究的时候向来脚踏实地。过去五年,我一部接一部地阅读着猎手推荐列表上的文章和小说。道格拉斯·亚当斯、库尔特·冯内古特、尼尔·斯蒂芬森、理查德·K.摩根、斯蒂芬·金、奥森·斯科特·卡特、特里·普拉切特、贝斯特、布拉德伯里、霍尔德曼、托尔金、万斯、吉布森、盖曼、斯特林、莫考克、斯卡尔齐、泽拉兹尼。我读过哈利迪喜欢的每一个作家的每一部作品。

  而且我从不故步自封。

  我看了他在年鉴里提到的每一部电影,只要是哈利迪喜欢的,比如《战争游戏》《魔鬼克星》《天才反击》《再见人生》《菜鸟大反攻》,我都会反复观摩,直到每一个运镜都烂熟于心。

  但我最重视的还是哈利迪称之为“神圣三部曲”的那些作品:《星球大战》《指环王》《黑客帝国》《疯狂的麦克斯》《回到未来》,还有《夺宝奇兵》。(哈利迪有次说如果《夺宝奇兵》只拍到三,水晶骷髅王国什么的不存在就好了。我喜欢这个想法。)

  我也记下了他最喜欢的导演。卡梅隆、吉列姆、杰克逊、芬奇、库布里克、卢卡斯、斯皮尔伯格、昆汀,当然了,还有凯文·史密斯。

  而对约翰·休斯的青年电影,我整整花了三个月进行研究,剧中的精彩对白甚至都能背下来。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我敢说我吃透了所有的基础知识。

  我研究蒙提·派森,不仅是《巨蟒与圣杯》,也包括他们的每一部电影、唱片、书和BBC节目。(包括给德国电视台的那两集。)

  我脚踏实地。

  我巨细靡遗。

  但我怀疑自己有些过了头。

  也许我,真的,开始变得有点不正常了。

  我看过每一集《最强美国英雄》《飞狼突击队》《天龙特工队》《霹雳游侠》和《芝麻街》。

  《辛普森一家》?

  相比我自己的城市,我更了解斯普林菲尔德。

  《星际迷航》?

  噢,无论是电视还是电影我都做足了功课。“原初系列”、“下一代”、“深空九号”,甚至“奋进号”上每一个船员的名字我都倒背如流。

  八十年代每个周六的早间动画?

  狗日的,我能告诉你《百变雄狮》和《变形金刚》里每一个角色的造型是啥样。

  《失落的大陆》《大地勇士桑达尔》《宇宙巨人希曼》《摇滚校园》《特种部队》,它们每一集的剧情我都可以说出个一二三四来,为了记住它们,我曾经废寝忘食。

  谁是我患难见真情的朋友?魔法龙帕夫。

  日本?我说日本了吗?

  没错,我在日本动漫、电影上下的功夫一点都不比美剧少。《哥斯拉》《加美拉》《宇宙战舰大和号》《宇宙怪兽》《高达Zeta》《急速赛车》。

  我可不是什么半吊子。

  我全力以赴。

  我摸清了比尔·希克斯式喜剧的所有套路。

  音乐?好吧,音乐的种类与数量实在太多,这可费了我不少时间。

  八十年代有整整十年,而哈利迪的品位并不明确。他什么都听,所以我也得这样。流行、摇滚、新浪潮、朋克、重金属。从“警察”到“快转眼球”,再到“冲撞”,我全盘接受。

  我在两周内听完了明日巨星合唱团的所有作品。退化乐队则花了更长一点的时间。

  我看了YouTube上面很多萌少女翻唱八十年代吉他乐曲的视频。技术上讲,这并不是我研究的一部分,不过我天生对萌少女弹吉他没有抵抗力。

  听歌当然也需要记住歌词。范海伦、邦乔维、威豹、平克·弗洛伊德,尽管其中部分歌词的确俗不可耐,但我还是一字不差地背下了它们。

  我从不止步。

  为了赢得比赛,我常常折腾到午夜,弄得自己灯枯油尽,方才安寝。

  说到这个,你知道“午夜石油”吗?那个澳洲乐队。你知道他们的单曲《燃烧的地球》吗?那可是1987年的热曲。

  我无可救药地沉迷其中,但我不后悔。就算成绩一塌糊涂,我也毫不在乎。

  我连哈利迪收集的每一本漫画都逐页翻过。

  是的,我无人能及。

  特别是在游戏上。

  这是我的天赋所在。

  我有双巧手。

  我就像《挑战自我》里的皇牌选手。

  我下载了年鉴里的每一款游戏,从《创世纪》、《阿卡拉贝斯》到《空间逃脱》。精通一款游戏后,我就把目光投向下一款。

  你会惊讶,人们认真做研究的话,时间会有多么宽裕。一天十二个小时,一周七天,有大把的时间供你挥霍。

  我研究每一个平台和类型的游戏。经典的街机,家用电脑,主机,掌机,文字冒险,第一人称射击,第三人称角色扮演。上世纪的八位机、十六位机和三十二位机。游戏越难,我越享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游戏中,我逐渐发现了自己在这上面的天赋。大部分动作游戏我只需几个小时就能精通,角色扮演游戏更是易如反掌。我从来不用攻略,也不需要作弊码。我需要的只是自己的双手。而街机,那更是我的主场,玩《魂斗罗》这样依赖反应的游戏时,我感觉自己就是飞翔的老鹰,或是海中穿行的鲨鱼。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本能,自己的天赋。

  不过我第一条真正的线索并不是在思考老电影、漫画或游戏时想到的,那反而要归功于对桌面角色扮演游戏历史的研究。

  《安诺拉年鉴》第一页写的就是哈利迪在邀请中吟诵的四行诗:

  三把密钥对应三扇密门

  美德在此将会经受考验

  唯有乘风破浪,克服重重困难者

  方为到达彼岸,获得累累财富人

  乍看下来,这似乎是年鉴里唯一直接提到这场比赛的地方。然而,在关于流行文化的文章和日记之中,我发现了一个秘密。那时,哈利迪已经去世一年了。

  有一系列字母散落在了年鉴里。这些墨点似的、几不可辨的小字被故意镂空了。当时我正在翻阅打印版的年鉴,所以一开始以为那只是纸张或者古董打印机的问题。不过当我在网上阅读同一章节的时候,又发现了这些小点,它们一模一样,精确无误。如果你把它们放大,就会发现它们实际上异常清晰。

  哈利迪把这些文字放到了这里,一定是有意为之。

  我在全书中找到了一百一十二处这样的字,然后将它们按出现顺序连起来,接着,真相显现:它们其实是一段话。把它们写进圣杯日记时,我几乎欣喜若狂。

  墓穴之中虽漫布恐怖,

  黄铜之钥亦位于其中。

  然事情绝非如此简单,

  你仍需学习更多知识。

  此乃获得钥匙之先决条件,

  此乃积分登顶之第一要务。

  毫无疑问,也有其他猎手发现了这段话,不过他们不会告诉别人。在我发现了一阵子(大概六个月)后,有一个大嘴巴也发现了它。他叫斯蒂文·潘德贾斯,麻省理工的大一学生。他希望通过把他的“发现”分享给媒体来获得名声。虽然这个白痴对哈利迪一无所知,新闻直播还是追着他采访了整整一个月。再以后,一有线索就报告媒体的做法被戏称为“公布一条潘德贾斯”。

  这段文字为世人所知后,猎手们戏称它为“六行诗”。近四年来,全世界都知道了这首诗,不过似乎没有人真正明白它的意义,而黄铜钥匙依然下落不明。

  我知道哈利迪经常在他的早期冒险游戏里使用相似的谜题,而每一道谜题都与那款游戏结合得很好。所以我专门在圣杯日记里另列条目,用来一行一行地解密它。

  墓穴之中虽漫布恐怖,

  黄铜之钥亦位于其中。

  这句话有点巧妙,值得仔细看看。粗看之下,它似乎在讲钥匙藏在某个坟墓里,一个满是恐怖之物的坟墓里。然而,在之前做研究的过程中,我了解到1978年发行过一本《龙与地下城》的增刊,它的名字正是《恐怖之墓》,所以在看到标题的瞬间,我就明白了哈利迪另有所指。哈利迪和莫罗整个中学期间都在玩《龙与地下城》游戏和其他几款桌游,比如《无界》《冠军》《汽车大战》《规则大师》什么的。

  像《恐怖之墓》这种扩展包,又被玩家叫作“模组”。增刊附带的小册子里绘有模组所需的全部地图和地下城每个房间的细节。这是个被大批不死生物占据的地下城。玩家可以在主持人的指引、描述和鼓励下进行探险之旅。

  在学习了更多这些早期角色扮演游戏的规则后,我发现这些《龙与地下城》的模组就是现在《绿洲》里任务的原型。而《龙与地下城》的角色也正如我在《绿洲》里的角色。就某些角度而言,这些早期的角色扮演游戏就是一个虚拟现实的模拟系统,只是诞生在电脑游戏盛行之前。在那些日子里,如果你想要远离现世,去异世界过另一段生活或者冒险,你就得用上自己的大脑、纸笔、骰子,还有几本模组书。了解到这点的瞬间,我对这场比赛和哈利迪的看法一下都改变了。从那时起,我开始把这场搜寻看成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龙与地下城》模组故事。而哈利迪明显就是那个主持人或者地下城主,虽然他现在只能在坟墓里操控这场游戏了。在一个颇有些年头的网盘里,我找到了这本有着六十七年历史的《恐怖之墓》。在研究它的时候,我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在绿洲的某处,哈利迪重建了“恐怖之墓”,并把黄铜钥匙藏在了里面。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我研究了这个模组并记下了所有的地图和房间,希望有一天能找出它的位置。不过这就是问题所在:诗里并没有给出哈利迪把它藏在哪里的具体信息。唯一的线索似乎就是“你仍需学习更多知识。”

  我一遍又一遍地在脑海里重复着这些句子,直到沮丧得想大声嚎叫。学习更多。没错,好吧,很好,可是,我得学习更多什么?

  《绿洲》里有上千个世界,而哈利迪可能在其中任意一处重建“恐怖之墓”。就算我有这个精力,逐个搜索它们也会耗掉我一辈子的时间。

  二号分区里有个叫吉盖克斯的星球,似乎最值得搜索。因为它的代码由哈利迪亲自编写,并用加里·吉盖克斯的姓氏为之命名。吉盖克斯是《龙与地下城》之父,《恐怖之墓》模组也出于他的手笔。按照猎手百科(那相当于猎手的维基)的说法,整个吉盖克斯星上满是复刻的《龙与地下城》模组,不过恐怖之墓并不在上面,其他主题类似的星球上也无处可寻。猎手已经翻遍了这些星球的每一寸土地,如果真有那座坟墓,那它早该被人发现了。

  所以它一定藏在别的地方。虽然毫无把握,但我告诉自己,只要不停地研究,坟墓的线索迟早会出现在我眼前。哈利迪诗里最后几行说的应该就是这个。

  如果别的猎手对这六行诗也分析到了这一步,那么迄今为止他们都保守着秘密。我从来没有在任何猎手网站上看到过有关恐怖之墓的消息,当然,这搞不好是因为我关于《龙与地下城》模组的理论本身就大错特错。

  所以我还是继续看、读、听、学,为有朝一日能找到黄铜钥匙而努力。

  而当这一刻真的到来之时,我正坐在拉丁文课堂里做白日梦。

  这些作者的部分代表作:道格拉斯·亚当斯,《银河系漫游指南》。库尔特·冯内古特,《第五号屠宰场》。理查德·摩根,《副本》。斯蒂芬·金,《肖申克的救赎》。奥森·斯科特·卡特,《安德的游戏》。特里·普拉切特,《碟形世界》。贝斯特,《群星,我的归宿》。雷·布拉德伯里,《华氏451》。乔·霍尔德曼,《永远的战争》。罗伯特·海因莱因,《异乡异客》。托尔金,《指环王》。杰克·万斯,《濒死的地球》。威廉·吉布森,《神经浪游者》。尼尔·盖曼,《美国众神》。布鲁斯·斯特林,《差分机》。迈克尔·莫考克,《瞧,这个人》。约翰·斯卡尔齐,《垂暮之战》。罗杰·泽拉兹尼,《光明王》。

  特瑞·吉列姆,代表作《十二猴子》和《巨蟒与圣杯》(又名《蒙提·派森和圣杯》)。

  均为美国上世纪八十年代电视剧。

  《辛普森一家》故事发生地。

  《魔法龙帕夫》中的著名台词。

  均为摇滚乐队名。

  双关语。既是《龙与地下城》游戏规则中用来描迷人物拥有一双灵巧双手的技能术语,又形容故事主角打游戏操作手柄和键盘如鱼得水。

  美国老牌智力问答节目。

  又叫地下城主,实际作用就是扮演包括怪物在内的非玩家角色,引导故事进行。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bbook.cc。话本小说手机版:https://m.hbbook.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