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四旦双冰_只想搞事业,你竟然想跟我结婚
话本小说 > 只想搞事业,你竟然想跟我结婚 > 第4章 四旦双冰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章 四旦双冰

  在和哥伦比亚的合约到期之后,陈果富就顺理成章的进入了华宜,担任电影总监制。

  有一说一,王家兄弟俩,没一个是做电影出身,也没有相关的专业背景,能把陈果富搞过来负责主营业务板块,不管是从哪个方面来看,都再合适不过了。

  2006年,陈果富加入华宜之后,当年华宜就出品了四部电影,《夜宴》、《宝贝计划》、《鸡犬不宁》、《墨攻》。

  除了《鸡犬不宁》采用的是纯内地班底之外,其他三部都有港台资本,以及港台演职人员参与制作。

  华宜想搭上港圈不是一天两天了,正好有陈果富做中间人,可谓是如虎添翼。

  总体来看,陈果富已经成为,除了王家兄弟之外的三号人物,更何况还有外面的资源,在某方面发言权更大一些也不为过。

  “姐,你也知道,国内的盘子就这么大,僧多粥少,要是想跟进一步的话,资源不争不抢,什么时候才能出头。”

  “以前我没来就不说了,既然现在我负责你的演艺事业,咱们就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为难。”

  李雪的话有点委婉,可能考虑到车上有外人在,有些话得留三分面子。

  不过不妨碍蒋博听明白其中深意。

  娱乐圈的女明星,想要混出点名堂,着实是不太容易。

  尤其是资源高度垄断的阶段,得在各种棍棒底下求生存。

  为了争抢资源,那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就跟好莱坞一样,恨不能把自己打包进礼盒,送给导演和制片人。

  李兵兵并不属于表演天分特别高的那一类女演员,只能说是成绩及格,全靠勤奋。

  长相身材什么的,在一线女明星里,也不算是顶级。

  能混到这个份上,已经算是付出了百倍的努力之后的成果。

  新世纪之后,也就在本世纪的前十年,四旦双冰占据了大陆影坛最强的一线女星阵容。

  谁都想压谁一头,但始终很难突围。

  这种情况下,身处局中,竞争如此激烈,想不掉队,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只是见一面的话,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李兵兵还没到躺平养老的阶段,已经尝试过人前的风光,怎么可能那么容易,拱手把舞台让出去。

  只是对于自家妹妹的做法不是很认可。

  “姐,这只是初次拜访,自从我当上你的经纪人,还没机会跟陈导见个面,这次要是不抓住机会的话,不知道又要等什么时候。”

  都是同一家公司,但是明星的经纪业务并不在陈果富的管理范围之内。

  可能是被王菁花给坑怕了,华宜的经纪业务部门,基本上都是王忠磊一手亲自抓。

  业务上没有往来,即便是同一家公司,也没有太多的碰面机会。

  更何况,陈果富这个人,自从负责了电影业务之后,为了躲麻烦,除了必要的碰头会议,基本上很少在公司坐班。

  “而且,关键还是你的业务能力过关,才有可以运作的空间。”

  要说拍戏,李兵兵是行里人,也足够敬业。

  但要是谈起经纪业务来,师从内地第一经纪人王菁花的李雪,无疑更加专业一些。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运作”二字,已经可以窥见其中一斑。

  “既然你有这份心思,那咱们姐俩就一起努力,争取再上一个台阶。”

  作为姐姐,李兵兵还是称职的,从供养妹妹上学,再到后来为了妹妹的事业牵线搭桥,能做的都做了。

  好在李雪也有出息了,能反过来帮衬下姐姐。

  “其实你们大可不必如此焦虑,总体而言电影市场还处在高速增长期,说一句方兴未艾也不为过。”

  “去年国内的总票房也就三十多亿,其中国产电影票房的占比,也就不足一半,这个数字以及数字结构很不合理。”

  “折算成美元的话,还不足一部《加勒比海盗》的全球票房,放在全球票房排行榜里,也就勉强能进前十,你们觉得正常吗?”

  蒋博对于数据数字报告相关的内容,基本上能做到张口就来,主要还是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

  而且那时候的美元是真值钱,汇率一度来到8.67,可谓是相当的炸裂。

  三十多亿人民币,折算一下,也就4个亿的美元。

  数字一出口,第二排的姐俩,直接就懵逼了,直勾勾的看着蒋博。

  一个是学表演的,一个是学新闻传播的,哪里研究过这个。

  数字一多,内容就密集,跟听天书差不多。

  学渣跟学霸的差距,就是如此残酷,拿统计数据来为难娱乐圈的人,确实有点强人所难了。

  解个二元一次方程,都能被称为学霸的圈子,还能有什么更高的期待。

  没错,就是说你呢,关小彤。

  “这……有什么问题……?”

  “咱们就打一年,有一亿人看电影,票价五十每张,那也得有五十亿的票房才对。”

  “更何况能进电影院看电影的人,怎么可能每年只进一次电影院?”

  最朴素的数字,往往最有震撼力。

  “这跟咱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李兵兵还是没有反应过来,电影市场的快速增长,对于头部演员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那关系可就大了。”

  毕竟是预定的金主,蒋博还挺有耐心,赚钱嘛,不寒碜。

  “电影产业的主体构成,其实就只有两个部分,拍电影和放电影,不管市场怎么变化,都不可能脱离这两个方面。”

  “想赚钱的话,自然也要从这两个方面来着手……”

  即便是金主,蒋博也只是简单点了几句,并没有进一步分析,也没有给出保证。

  钱还没有见到影子,下面的内容要付费。

  闲话几句,正好片场也到了,一行人下车。

  《风声》的取景地,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外景在大连,内景取景在天津。

  内景布置起来相对容易些,环境灯光之类的拍摄要素,绝大部分都可以人工干预,可控性强很多。

  而外景对于天气的要求,则更高一些。

  悬崖之间的桥,以及悬崖边的城堡,都是现场搭出来的临时建筑,拍完之后还得还原回去,自然是早点搞定为好。

  控制项目进度的,永远都是节点性控制性的工程。

  修路的控制性工程,一般都是指桥隧,而拍电影的控制性节点,一般都是外景,尤其是场景特殊的外景。

  内景加加班,赶赶进度,相对而言容易控制的多。

  人到的时候,剧组的大部分人马都已经到了。

  作为献礼60周年大庆的重头戏,这是华宜今年最大的项目,可谓是众星云集。

  李兵兵是大咖,但绝对不是所谓最大的咖,简单点说,就是电影并不指望,或者并不单纯指望李兵兵一个人来撑票房。

  跟后面小鲜肉拍的电影,完全是两码事。

  都已经忙活起来了,各自都有安排,下车的时候,除了一个导演助理,并没有专门安排人迎接,比不上一个十八线小明星,出门配十八个保安围起来,结果根本没人认识来的尴尬。

  人到了,见导演肯定是首要的安排。

  行内的规矩,只要是在片场,就是导演最大。

  刚好导演高群叔,还有陈果富,以及电影的编剧麦加、张佳鲁都在。

  看起来像是在开会,问题应该不小,地上扔了一地的烟头,屋里烟气氤氲,像着火了一样。

  “导演好,张老师好,麦老师好。”

  屋里的人李兵兵肯定是提前都认识的,一上来全都打了招呼,没落下一个。

  在娱乐圈混,对于烟味的适应能力一定要强,都是搞艺术创作的,灵感很重要,但同时也很飘渺,不太可控。

  尤其是不可控这一点,是商业模式的天敌,不可控就意味着风险,转嫁到导演编剧的头上,就是创作的压力。

  压力一大,就想抽点烟,也是顺理成章。

  不过也就只能抽点烟,搞其他更刺激的活动,它也不合法。

  真当只有朝阳区存在朝阳群众。

  司法口每年的业绩压力也很大,所以想玩点花活,最好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命够不够硬。

  “兵兵来了。”

  第一个打招呼回应的是陈果富,虽然在联合导演里排第二,但却是剧组实打实的老大。

  不仅导演里有他,编剧里也有他,甚至现场制片监制的工作,也承担了一部分。

  华宜出品的片子,出品人和制作人肯定要挂王忠磊的名字,不过也就是挂名,没那么多功夫在剧组常驻。

  监制挂的是冯晓刚的名字,跟王忠磊一样,也就是挂个名字。

  剧组已经有两个导演了,冯晓刚干脆连出现都没出现,没必要趟这一趟浑水,又不是自己的作品,挂个名字行了,算是给东家个面子。

  没必要非得到现场,话多了还惹人嫌。

  对了,《风声》这部片子,是华宜和上影合作共同出品的。

  搞献礼片的话,还是得挂个国营大厂的名头,朝中有人好办事,什么时候都是一样的道理。

  至于为什么没找中影,这事儿得问韩三坪,不过这会儿应该没功夫,由中影主导操盘的《建国大业》应该也在码盘子准备拍摄了。

  祖国母亲过生日,各行各业共同庆祝也是理所应当,电影圈作为宣传工作的重点,自然应该有更加出色的表现。

  “刚下飞机就赶过来了,你们……这是怎么了?”

  但凡有点眼色,都能意识到有问题,烟味大的差点没晕过去。

  蒋博跟在身后,也被着实熏了一下。

  “没什么大事儿,你先回去休息吧,今天没什么安排,晚上大家聚个餐,明天正式开拍。”

  意思很明显,导演和编剧的事儿,你一个演员就别跟着瞎掺和了。

  演员在娱乐圈里,可能算是个比较挣钱的职业,但是地位还真不怎么高。

  最起码在导演和制片人的眼里,就是完成作品和完成项目的工具人而已,除了极个别的演员,其他都具有极强的可替代性。

  所以还真谈不上什么地位。

  好在李兵兵也比较知趣,简单寒暄两句,转身就要离开,一直跟在身后的蒋博,这时候才露出真容。

  “等一下,兵兵!”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bbook.cc。话本小说手机版:https://m.hbbook.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