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格格吉祥2_我是女主角[快穿]
话本小说 > 我是女主角[快穿] > 第51章 格格吉祥2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1章 格格吉祥2

  东北的五月,正是春耕忙碌的时候。河边水利方便,种着的大部分都是水稻。也有杂粮。

  林染是个行动派,就不爱老老实实的在一个地方待着。她没有长时间的在东北生活过的经验,上一次任务,也是短暂的随皇上东巡的时候,看看新鲜。

  这会子,最原始的大东北原生态生活,可太好奇了。插秧犁地点子挖野菜,编渔网,做江排,绳编,柳编,学得那叫一个不亦乐乎。

  顾先生在东北的十年,不白待。这边的粮食种类,果木食材都开发得相当不错。

  主要吧,这地方还有个名字,叫宁古塔。现在的吉林将军,以前就是宁古塔将军。朝廷上动不动就是发配宁古塔,就是这个区域。还有一些迁徙过来的汉民,种植,饮食,教育,汉化程度还是比较大的。

  后世日常的东北常见的食材,现代也都差不多能看到了。

  “格格,格格,达山和莫日根他们打了好大的一车鱼回来。”

  林染正跟着一些妇人在挖野菜,草甸子上长着数不清的小根蒜、苦麻菜,婆婆丁,洗净了,蘸着大酱生吃,就着玉米饼子,虽有点苦,有点涩,但很好吃,很下饭。

  陪嫁海棠兴冲冲的从帐子边跑过来,大呼小叫的。

  “打到鱼了呀行,那你去跟你爹说,让厨下多做两百斤豆腐,咱晚上吃江鱼炖豆府。”

  海棠一家是汉军旗的包衣,恭王府的家生子。祖上就是大厨,传到她爹这一辈,都第三代了。林染出嫁的时候,陪嫁的人里本来只带着钱老本两口子和他们三个儿子全家。

  没打算带海棠来,想把她留在京城放了身契找个好人家嫁了。她自己不干,非得跟着来。四个大丫环,就跟来她与腊梅两个。好家伙,出了京城,这姑娘的活泼劲儿压不住了,那叫一个跳脱。

  “好咧。”

  这不是,海棠听到林染的话,答应着又往回跑。

  林染挖满了一小筐野菜,才站起来往回走,招呼一起挖的妇人,“大家伙儿晚上都到大帐吃鱼呀。什么都不用带,空着肚子来就行。”

  “谢谢格格。”

  这些妇人都是营帐区的居民,也是同部族的。林染来这里小半个月,天天跟她们待一起,也都习惯了,不会像刚开始,又是跪又行礼的。

  “我先把野菜送回家,就过去给格格帮忙。”

  塔娜是澈辰身边的侍卫长巴音的妻子,算是女眷里的头头了。听林染叫她们一起吃饭,也不客气,招呼大家过去帮忙。

  营帐附近就聚着上千户的居民,满蒙汉都有。照着看附近上万亩的田地。三千多人口呢。

  林染与腊梅还有两个小丫头一人提着一筐子野菜回来。

  果然看到大帐边上停了一辆马车,正在往现挖出来一个水池子里卸鱼。马车上用高梁桔杆编成席子围得高高的,满满当当的一大车鱼。大大小小的,大的半人高,小的没有巴掌大。

  “这是去哪下网了收获这么大”

  靠河住着,鱼是最不缺的,这会子人又少,自然资源说句取之尽都不为过,做饭时了,拿网现去捞都来得及。她出发的时候,侍卫们才张罗着要去打鱼,这才没一个时辰,就打了这么多。

  “就江窝子那儿,只打了两网。”

  江窝子就是河道上被冲了个豁口,常年累月下来,形成了水窝子,水流慢,鱼群爱在那地方停留,打渔的人都爱去那地方下网,多少都有收获的。

  这么多鱼,且够吃一阵子的。

  天气暖了,做饭不用在帐子里,直接就在外面,支上二十口大铁锅,又杀了五只羊,两头猪。羊在这边是最常见的,猪是在卫所那边圈养的,特意安排人去拉回来宰杀的。

  男人们宰杀猪养,女人们收拾鱼,切豆腐。厨艺好的,给钱老本打下手,林染也亲自上手了。

  大铁锅,大勺子,炒菜都过瘾。

  放上豆油,切两斤五花肉的大肉片子,炒出油来,下葱姜蒜,爆锅。再下大酱炒熟,加热水,下鱼,放上点林染陪嫁来的香料,再来点儿干辣椒,烧开了,放豆腐,炖着吧。

  满满十大锅鱼肉炖豆腐。

  五只羊又用掉五个锅。两只猪,用了三大锅,还有一些边角料,林染特意留出来,打算卤了自家吃的。

  剩下两大锅,有牧民带过来一些林子里刚采回来的口蘑,五花肉剁了肉丸子,加蘑菇和小白菜,做了满满的两大锅丸子汤。

  香味儿飘得整人营帐区都闻得到。

  林染打发侍卫骑上马在营帐周围绕两圈,喊上人,都来吃饭。

  鱼炖出来,又用那锅贴的饼子。

  汉民不喜欢干吃肉,得搭着饼子吃。满蒙的牧民就没那么讲究,猪肉蘸蒜酱,羊肉蘸韭花酱,就吃得很香。

  吃饱了再溜上一碗丸子汤解腻。

  美。

  这一顿吃完,天就黑透了。起了篝火,唱歌跳舞,一直闹到深夜,才各自回家。

  美滋滋。

  第二天起床,该放牧的放牧,该干农活的干农活。

  地不是种下去就万事大吉等秋收就好的。

  这时候的地,没有化肥,没有农药,纯纯的看天吃饭。又是刚改没几年的田,杂草长得也快,几天就长起来,不及时除草,就挤了粮食的生长。照看得有一点不精心,就要欠收。

  每天都得拿着锄头上地除草,且不能轻松呢。水田更累。草不能锄,得拔。在稻田里养上蟹,养上鱼,还能好点儿。也得看着。

  农户都是按一队一组的给分了小旗,各有负责人。

  这些也都是做熟了的。不用顾先生与林染一直看着。

  “好了,农忙差不多过去,咱也该搬家了。”

  顾先生聚餐第二天,就跟林染说要搬家。

  搬家

  “你不是说要明年才搬走吗”

  林染看看他靠在软榻上那个弱鸡样子,表示很怀疑。他这体格子,能走吗

  “不走远。你以为这就是家啊”

  啊“要回公爷府吗”

  那不是走回头路秋收了再回来折腾不折腾啊

  “不是。回卫所。你以为大家都住帐篷啊”

  那不然咧

  第三天,到了卫所的小公爷府,林染知道,自己就想当然了。

  还以为这边是蒙古旗主的领地,就都是游牧呢。

  原来真不是。

  纳林河卫所的前身,在元朝的时候,就是大都通往黑河路上最大的驿站,也是整个郭尔罗斯部最大的互市交易市场。每年秋天,牧民们都会往这附近聚拢,购买交换日常物品,等待来年开春,才又到水草肥美的地方放牧。

  这里怎么也有中原一个大镇子的规模了。正当中还有一条相当繁华的商业街。大大小小的,商铺酒铺客栈饭庄的林立着,得有四五十家。房子是青砖的或是土坯的。梁都是松木的。

  无一例外的,内里都是火炕火墙。这地方最不缺的就是各种木材。不缺柴烧。

  普通的居民家,大部分是土坯的房子,每间房的空间都不大,方便取暖。家家户户的都带着大小不一的小菜园子,现在这时节,园子里种着茄子豆角辣椒、葱、蒜等等日常必须的蔬菜。

  很有几分现代十八世纪十九世纪老屯子的风格。

  小公爷府离商业街有不到二里地的距离,在整个镇子的最东侧。是一个特别规整的大院子。

  最与众不同的,是府里的围墙是红砖的。

  大门也是朱漆的大门脸。占里也有十几亩。特别规整、方方正正的五进的大宅子。

  带个老大的东跨院,要是在京城里,这就是个花园子。

  但在这边,成了菜园子。四五亩地大的地方,种着满满当当的各色蔬菜,林染还在园子里看到了柿子苗。这东西,能在这地方见到,可不容易。

  除了茄子豆角那些常见的,什么黄瓜,南瓜,白菜生菜菠菜香菜韭菜的全都有。连油麦菜苦菊都有。还有以前林染都没见过的,水萝卜,角瓜,臭菜,菇娘啥的。

  就很神奇,感觉像看到了新物种一样。

  府外就是大田,田里种着土豆,甜玉米,还有大蒜,据说大蒜收获以后,还要在蒜地上种萝卜和白菜,就是秋天要收了做冬储菜的。

  林染光顾着看地了,都没怎么看房间。

  先把周围的地和地里的菜都认了一遍,才回院子。

  家里主子原来就一个,人口少。一进的后罩房就给男仆人住着。二进是书房。三进正房才是主子住。四进是给老公爷和夫人留着的,有客人来也能当客院用。后座房是给女仆住的。

  成家的奴仆不住在府里。在周围各有住处。

  主院正房大五间,带两个耳房。西耳房是小书房。东耳房是茶房兼小厨房。正房是修着地龙,还用好松木铺的地板,上面是羊毛毯子。还有火墙火炕,每一间有个五六十平的大小,取暖到也能保证。

  其它的布局。跟京城的府邸到是区别不大。

  挺好的。

  “这窗子,冬天能保暖吗”

  发现窗子也是油纸的,林染表示怀疑。京城里的冬天才多少度,窗边都冷得不行,这大东北的,冬天零下都三四十度,可不要了命。

  “冬天有毛毡子的。”

  那不就不能保证光线充足了

  “晚上才会把毛毡子放下来。白天不用。穿上棉衣裳,还有大阳光,没你想像的那么可怕的。”

  顾先生安慰林染。

  想想也对,他这个体格子,都熬下来了,没理由自己这健康人熬不下来。

  对于从来没经历过的,真正的苦寒之地的生活,林染越发的期待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见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bbook.cc。话本小说手机版:https://m.hbbook.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